近日,福田汽車在肯尼亞“雙喜臨門”。 3月28日,福田汽車肯尼亞銷售有限公司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成立;當日,TUNLAND拓陸者正式登陸肯尼亞市場。
今年以來,國內自主車企如奇瑞、長城、吉利等,均加快了海外市場發展的步伐。在國內車市增速放緩背景下,加速實施國際化戰略,已成為國內自主車企的共同訴求。
實現海外市場本土化生產銷售,為海外市場量身打造新車型,全力培育自身品牌等,正成為國內車企拓展海外市場的自覺戰略選擇。
精做海外市場
始終踐行“走出去”方針的福田汽車,已在全球80多個國家實現銷售,并在20多個國家建設KD(散件組裝)工廠。 5年內,公司還將在俄羅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印尼等國,分別建設5個具有10萬輛產能的海外工廠。福田汽車拓展海外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
福田汽車在肯尼亞建立銷售公司,是其在海外市場深耕細作的點睛之筆。銷售公司的成立,標志著福田汽車拓展海外市場選擇的是一條本土化運作之路。這一舉措意義有三,一是可以靈活調度當地工廠產能,第一時間響應市場需求;二是自立門戶,告別以往“寄人籬下”的銷售模式;三是可持續發展,新公司不僅能滿足肯尼亞當地市場需求,還將輻射整個東非地區市場,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一年前,福田汽車在肯尼亞已經建設了首家KD工廠。該工廠總設計年產能10000輛,投資為5000萬美元。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將于今年5月竣工,設計年產能為3000輛;二期工程計劃2013年年底建成。工廠建成初期將主要生產奧鈴和歐馬可,全部建設完成后,福田汽車計劃將全系車型引入,包括皮卡、輕卡、輕客、歐曼重卡等產品。
福田之所以重視肯尼亞市場,道理很簡單:市場大。肯尼亞是傳統的農業和畜牧業國家,隨著當地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后東非國家經濟復蘇,對車輛的需求逐漸增加。目前,肯尼亞對商用車的年需求在2萬輛左右。福田汽車2006年進入肯尼亞,依靠產品較高的性價比,在當地逐漸打開市場。進一步深耕肯尼亞市場,除可擴大當地市場份額外,還可向東非五國出口,拓展市場空間。
在肯尼亞建立銷售公司只是第一步。目前,福田正醞釀在其他重點海外市場設立銷售公司,以點帶面,深耕當地市場。
擁有當地KD工廠,又在當地設立銷售公司,福田汽車可謂國內車企第一家。奇瑞、吉利、長城等國內車企,雖然擁有海外KD工廠,但銷售網絡則由當地經銷商集團承擔建設。這樣的模式,銷售網絡的鋪設是快了,但受制于當地經銷商的方面也不少。福田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大膽進行新的嘗試,他們的創新之舉值得鼓勵,他們的努力也值得期待。
量身打造車型
此番TUNLAND拓陸者登陸肯尼亞市場,也是一個亮點。
福田汽車相關負責人指出,“之所以將拓陸者皮卡投放到肯尼亞,不僅是福田看到了肯尼亞巨大的市場空間及對非洲的輻射作用,更因為拓陸者皮卡本身與肯尼亞乃至非洲的購車需求相契合。 ”
拓陸者皮卡是福田汽車基于全球科技與經典品質理念,面向全球用戶開發的高端皮卡,具有動力性強、承載力大、操穩性好、智能化高等特點,可極大程度地滿足非洲地區復雜惡劣的路況環境,其國際化的品質也可滿足非洲地區對于車輛皮實度的需求。另外,時尚的外觀也符合非洲人民的審美追求。
據了解,福田汽車在肯尼亞的銷量一直不錯,并且成逐年遞增趨勢。此次拓陸者皮卡的上市,將有助于福田汽車進一步打開市場局面,進入肯尼亞及其他非洲市場。
為海外市場量身打造新車型,正成為這輪自主車企“走出去”的又一共識。
奇瑞旗下A1車型,也是按照海外市場對于小型車需求度身打造,其安全性尤為突出,相較于國內版本的“高配”,在海外銷售的A1配置可謂“十分簡陋”,部分車型甚至還未配備電動車窗。但這并不影響A1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在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國家,A1的售價折合人民幣約為15萬元,卻依舊賣得很歡。
吉利帝豪EC7,同樣肩負著吉利走出去的重任。該車設計之初就以歐洲標準設計,無論是外形還是安全性能,都有模有樣;歐洲四星碰撞的成績,也印證了該車不俗的實力。據悉,該車去年出口量約達萬輛,在東歐市場口碑良好。
賽事打造品牌
今年起,上海汽車旗下MG6 GT在英國上市,并參加2012年度BTCC英國房車錦標賽。 4月1日開幕賽上,MG6 GT將首度征戰布蘭茲哈奇賽道。與此同時,長城汽車今年將一如既往參加達喀爾拉力賽,在大漠中展示自己的實力。目前,雖然只有兩家自主車企站上了國際頂級賽事舞臺,但世人對于中國車企的關注與日俱增。
這背后,是我們的國內車企打造自身品牌的決心。
國內車企的海外之路從來坎坷。曾幾何時,其低價低質的形象始終揮之不去,出口車型也大都以商用車為主。近兩年,隨著國內車市的飛速發展,企業的技術實力也大有增長,我們已經有能力造出一輛好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車企在全球擁有的KD工廠累計超過百家。與之不太匹配的是,產品品牌力和市場影響力,卻未見有大的增長。
要提高品牌的國際知名度,除了把車賣出去之外,營銷傳播也很重要。在國外汽車市場成熟的國家,賽車運動非常普及,很多國際賽事都有國際大品牌的身影。國際賽事,既是展示車輛品質、性能的絕好平臺,也是汽車品牌與受眾群體交流的絕好平臺。參加這些國際賽事,對提升品牌的認知度非常有好處。
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也頻繁參加各項汽車賽事,像奇瑞、吉利、力帆汽車等品牌的暢銷車型,已經加入到國內大賽的行列中,且成績不錯。但在國際賽事上,我們卻很難看到自主品牌的身影。原因很簡單,一是自主品牌以小車為主,利潤空間小,以這樣的方式走出去,擔心入不敷出;二是自主品牌自身影響力有限,許多國際大型賽事將其拒之門外。
現如今,MG和長城品牌終于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且不論戰果如何,我們都要衷心地為之吶喊:加油!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