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皮卡乘用化風頭正勁,許多企業都推出了后橋使用多連桿懸架的皮卡品類,整體在舒適性上有了大幅提升,也讓皮卡的家用屬性、越野屬性更強,商用屬性降低。我相信很多讀者在最近逛皮卡的時候,銷售人員都會表示“這車后邊多連桿的,跟某某車一樣”。但其實多連桿皮卡在結構上也有些區別,并不是完全一樣的。
上下擺臂水平夾角有大有小
傳統整體橋皮卡由于是硬橋結構,所以這種多連桿是直接控制整體車橋的,與乘用車多連桿單獨控制每個車輪不同,它的每根連桿都是將整體橋和車架連接在一起的。雖然都是簡單的“鐵棍”,但是每家企業的連桿位置和數量也是不太一樣的。
常見多連桿整體橋懸掛結構示意圖
目前大多數多連桿皮卡都是以五連桿為主,那我們主要討論五連桿整體橋的結構。顧名思義,這種懸掛結構一共有5根連桿來限制車橋的活動范圍,其中主要的4根連桿盡量平行于車身方向,稱作縱向推力桿(俗稱縱臂、縱向擺臂等等)。而這4根連桿中,有兩根是主力,非常粗壯,連在兩根縱梁和整體橋部分。這個在大部分多連桿整體橋結構中都基本一致。
而另外兩根縱臂就有區別了。例如Jeep角斗士的上面兩根縱臂(上拉桿)幾乎與下面兩根縱臂平行,同樣固定在大梁的縱梁上,另一端固定位與下縱臂的固定位離得很近。
標紅部分為上縱臂,與標藍的下縱臂水平面幾乎平行
某硬派越野車的上下縱臂,幾乎也是平行的
而以長城炮為代表的一眾自主品牌皮卡的上拉桿,大部分都是固定在大梁的橫梁上的,而另外一端的固定位接近后橋橋包的位置。這樣上拉桿與下縱臂在水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定的角度,兩者與整體橋加一起,形成了一個類似三角形的結構。我們在小學課本中就學過,三角形最穩定,所以這種設計理論來說,一定程度上能夠讓整體橋的橫向移動范圍更小更固定一些。
由整體橋、上下縱臂三部分在水平面組成了接近三角形的結構
止推桿多種多樣
上面只說了五連桿其中的四個,還有一個在哪里呢?很多皮卡都可以在后橋后面看到一個橫著斜著的連桿,那就是第五根連桿,學名叫做橫向推力桿,也叫止推桿,還有個大眾更難以知曉的名字,叫做潘哈德連桿。剛才前面介紹的那四根縱向推力桿,主要控制整體橋上下、前后的移動范圍,但左右移動難以束縛,所以在整體橋后面才會有這樣一個橫向連桿來控制車輛后橋的左右移動范圍。
長城炮火彈展車底盤,灰白色即為止推桿
潘哈德連桿一端固定在大梁上,另一端固定在車橋上,當車橋上下起伏的時候,連桿可以以大梁連接點為圓心,連桿為半徑畫出一個圓弧,來控制車橋的左右擺動。所以車橋的橫向擺動范圍可以得到一定的限制,不會太大。
潘哈德連桿控制的整體橋移動軌跡
另外還有一種瓦特連桿,也是止推桿的一種。它兩端與大梁連接,中部與車橋靠近橋包的位置連接,中部的短桿可以旋轉,這樣一來車橋中部的移動軌跡基本上是一直處于車身中部的,沒有橫向位移,更加穩定。江鈴大道的新車便使用了瓦特連桿的技術。
瓦特連桿控制的中心點移動軌跡
橫向穩定桿位置也不同
多連桿結構除了以上幾個連桿之外,還有一些輔助連桿,橫向穩定器(桿)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為了抑制整體橋車型過彎時側傾的情況的。雖然已經有了減震系統,但整體橋車型普遍的車身較重,過彎時單靠減震系統的側向支撐和拉伸有時不足以支撐住車身,便有了橫向穩定器。
紅色為橫向穩定桿
在多連桿皮卡上,橫向穩定桿的位置也由于品牌的不同有所區別。如長城炮、山海炮的穩定桿固定于后橋后方,但前部兩端與大梁相連的部分在整體橋前方;Jeep角斗士、鄭州日產銳騏7的穩定桿整個都位于后橋后方。
總結:以上介紹的只是比較常見的多連桿皮卡,從這幾款常見的車型中都可以看出,雖然都是多連桿整體橋的后懸掛系統,但其實細節部分也有不同,并不是完全一樣。而且即使都是多連桿懸掛,也十分考驗整體的調校水平,有些皮卡即使是多連桿結構的后橋,但實際乘坐舒適度甚至不如一些調校好的鋼板彈簧車型。所以大家不要籠統的認為多連桿皮卡都一樣,舒適性也一樣,具體每款車型還要親自試駕過才能有真實感受。(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