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日元匯率大跌,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到日本購買各類生活用品,大到冰箱彩電,小到感冒藥。究其原因是日本的各項產品做工精致,結實耐用。而日本產品質量過硬的原因,便是其始終堅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日本是什么?這種工匠精神可以理解為一生只做一件事,毫無功利心的把一件事做好,匠人的成就感來自于對一件事不斷鉆研琢磨,致使這件事精益求精,達到完美。
當代中國經濟騰飛,不少國內企業同樣在認認真真做事,正在為中國制造正名,制造質量不輸國外品牌的產品。比如,當代的皮卡企業,由于國家政策,消費習慣等等原因,造成國內皮卡市場小眾化,邊緣化,致使市場份額小,利潤低。在這樣不利的大環境下,國內不少皮卡企業,依然堅守在皮卡這塊陣營,用多年的時間和技術積累,傳承著自己多年的工匠精神,去造車,去造好車。而在這些皮卡企業中,擁有最久歷史積淀的便是江鈴汽車,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傳承者。
自從英國工業革命后,全世界走上了工業化大生產的路,工匠這個詞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傳統的工匠被認為是落后的象征。只有工業化的大生產線,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生產出利潤最高的產品是這個時代的象征。漸漸的工業化也帶來了各種弊病,產品可靠性差,做工粗糙,次品率高等等。轉眼間,100年過去了,現在的工業化生產早已經擺脫了當年那種固有形象,也可以批量生產出質量高,可靠性強的產品了,但是這個時代我們還需不需要工匠精神呢?答案是需要的,需要在大工業化的基礎之上更加精益求精,這便是當代中國的工匠精神,是廣義的,是辯證的,是有別于日本的工匠精神的。
筆者認為,無論日本工匠精神還是中國工匠精神可以總結為三點:
一是,做這件事的時間要長。長時間的跨度,可以使企業不斷積累行業經驗,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長時間行業與技術的浸潤,才能真正了解行業,掌握技術。例如,日本有家著名的螺絲(Hard Lock)公司就在其公司首頁上告訴所有人,他家的螺絲即使給你圖紙你也制造不出來,這是因為長時間的技術積累,無論是制造工人,還是公司都有著自己傳承的一套方案。放眼國內,江鈴汽車是眾多皮卡企業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從1968年的“井岡山”汽車到1985年的N系列卡車,再到現在的江鈴寶典,江鈴域虎皮卡,在江鈴汽車將近50年的歷史中,不斷的積累著行業與技術經驗,傳承著一代又一代的工匠精神。
二是,傾其所有,去做好“一”件事。江鈴是為數不多的,從國內皮卡行業起步階段就堅守在這塊陣地的企業,無論行業如何變化,傾其所有做好皮卡,精專于皮卡。
三是,制造的產品質量要超越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即使你滿足第一條,第二條,不能生產出近乎完美的作品,也不能稱之為工匠精神。對于稍微了解皮卡,喜歡皮卡的人,什么品牌的皮卡口碑最好,最深入人心,答案一定是江鈴汽車的江鈴寶典。作為江鈴汽車的當家車型,憑借多年來在行業積累的口碑,“耐用,皮實,可靠性高”是消費者給予寶典最高的肯定。
所以,當一個企業只有符合了這三條標準之后,才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制造的產品才能被稱之為“作品”而不是“產品”。
江鈴汽車的皮卡產品做到了這三點,在皮卡大環境不景氣的背景下,保持這種工匠精神的皮卡企業是值得尊敬的。
從精神層面來說,企業保持工匠精神,使企業在資本社會的大潮中,不被金錢利益迷惑雙眼,制造真正適合消費者,能給消費者帶來愉悅的產品。縱觀當代皮卡市場份額越來越小,可是像江鈴這樣的企業卻從沒有停止腳步,繼續保持工匠精神為皮卡用戶服務,制造更滿意的產品。
從產品層面,保持工匠精神,使企業在工業化和工匠精神找到平衡,使產品的質量更加優秀,做出更加精益求精的產品。
筆者認為,無論什么企業,應該保持工匠精神到整個制造的全過程,無論是管理,生產,銷售,到售后都保持著這種沒有功利心,精益求精的精神,企業才能走上更高的臺階,正像江鈴汽車不斷做的那樣?v觀江鈴汽車這50年的歷史,告訴世人,中國也有屬于自己的工匠精神,這種工匠精神歷經時間的洗禮,歷久彌新,也許時間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講述者。
點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