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說到國內的皮卡,自然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從美國獲得的道奇Power Wagon系列卡車。該車作為戰場上的重要機動力量,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等戰爭,深受部隊的喜愛。筆者曾在多年前閱讀過某位空軍地勤老兵的 回憶文章。在文章中,他對美制道奇輕型卡車的評價贊不絕口,稱其“動力強勁,重心較低,機械結構設置合理”是一款“極好的飛機牽引車輛”。
而盡管美制道奇輕型卡車在國內的評價十分優秀,但是畢竟受制于當時的貿易限制和國內的制造能力。國內并沒有基于此型車發展出后續車型。但是皮卡在中國的故事卻并未因此畫上一個休止符。隨著北京BJ212 系列的成功研制,以及國內戰爭動員的需要,國內的諸多汽車廠獲得了BJ212系列車型的圖紙。而基于平戰結合的考慮,當時國內各車廠生產的最多的是基于 BJ212系列運兵車底盤的單排座貨車,它實質上還是一種皮卡。而出于簡化工藝的考慮,這些車并未安裝四輪驅動所必須的分動器等設備。雖然這些車的越野能 力部分喪失或是完全不具備,但是其優秀的承載和運輸能力還是有力的支援了國內的經濟建設。
而隨著國門打開,海外制造的皮卡車作為一種比較受歡迎的車輛出現在國內。與更大的全尺寸皮卡相比,緊湊型皮卡易于操縱,燃油經濟性也比較好,更受到了國內的各界的歡迎。位于保定的長城汽車作為國內較早引進皮卡車全套技術資料的企業,選擇了當時國際上廣受歡迎的豐田海拉克斯皮卡進行自主生產;而位于江西的江鈴汽車則引進了五十鈴的皮卡車型;位于沈陽的沈陽金杯通用汽車引進了通用的S10型皮卡……以上三型車構成了目前國內主要銷售的皮卡車的技術來源。此外各汽車制造商也在既有技術上根據各自對皮卡市場的理解,對產品進行大規模的改進,獲得了很多的成果。
而對于我軍的實際情況,因為日常的勤務工作也需要相當的一批皮卡車作為支援,因此我軍內部也列裝了一定數量的皮卡車。像美國一樣,對于軍隊列裝的皮 卡車,必須通過由軍方制定測試標準的專門驗收測試之后方可具備參與招標采購的資格,因此許多汽車廠也將“具有軍隊招標采購資格”作為自身品質優秀的證明。
到現在為止,入選軍用車的皮卡包括獵豹、江鈴域虎以及黃海皮卡,海格皮卡通過客車方面的優勢也獲得了允許。
而對于正規的軍隊來說,僅僅有這些民用的皮卡還是不行的。正如前面所說。需要一種能在戰術背景下使用的輕型多功能車輛。于是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研制了輕型高機動車,即“悍馬”(HMMWV),并且衍生出用于裝載、牽引運輸用途的車型,而基于悍馬技術研發的東風猛士,亦推出有雙門單排座的運輸用車型,以及縮短前方發動機艙,以大幅提升后部裝載空間的皮卡版車型。
點贊
收藏